紫外可見近紅外是一類很重要的分析儀器,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可覆蓋UV-VIS-NIR全波段光譜范圍,實現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的連續掃描,可測量固體/液體樣品在紫外-可見-近紅外范圍內的特征吸收,可用于研究玻璃鍍膜樣品吸收/透射或反射光譜,還可研究粉末樣品在整個紫外可見近紅外范圍的吸收譜圖,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光學元件、建筑材料、新型材料等行業。
分光光度法從宏觀來看是利用物質對不同波長光的選擇吸收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從微觀角度,基于分子內電子的躍遷而產生吸收光譜。原子或分子的外層電子在未受光照射之前,電子能量均處于Z低能級,稱之為基態,當電子吸收光的輻射,產生電子能級的躍遷,形成吸收光譜。電子躍遷的能級差決定了吸收光譜的波長及位置,因此吸收曲線(峰形、峰位、峰數)可以作為物質定性分析的依據。
材料的結構影響其性能,對半導體材料的結構進行表征,可以通過其電子能帶結構解析材料的光電性能,因此對半導體材料的能帶結構測試十分關鍵。
光源的作用是提供激發能,使待測分子產生吸收。要求在整個紫外光區、可見光區和近紅外光區發射連續光譜,具有足夠的輻射強度、較好的穩定性、較長的使用壽命。在可見光區及近紅外光區一般使用鎢燈作為光源,波長范圍320-3300nm;在紫外區一般使用氘燈作為光源,波長范圍185-320nm。